【落叶】传说中的蒙汗药:落叶杜鹃羊踟蹰


【落叶】传说中的蒙汗药:落叶杜鹃羊踟蹰

文章插图
落叶杜鹃羊踟躅, 是一种落叶灌木, 高约1.5米, 花呈金黄色, 或桔黄, 数朵簇生, 喉部缀淡绿色色点群, 使花朵显得分外俏丽, 生于海拔1000m的坡草地或丘陵地带的灌木丛及山脊杂木林下 。
羊踯躅是著名的有毒植物之一, “神农本草”和“植物名实图”把它列入大毒类, 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羊吃了这种植物后会走不稳路、倒地而死, 所以它的名字叫“羊踯躅”, 因为这个原因它又被称为“闹羊花”、“羊不食草”、“牛不食草” 。
羊踟蹰毒素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使人畜麻醉、步履蹒跚、丧失知觉, 犹如醉酒, 而且此毒素似乎与酒相合后毒性更烈 。 《中国有毒植物》一书称:“历代流传的蒙汗药组成之一即是此花;相传此花与酒同服能使人麻醉、丧失知觉 。 ”这与明末梅元实《药性会元》记载一致:“羊踯躅花, 不可服, 误服则令人颤抖昏倒一昼 。 如用, 可拌烧酒蒸三次, 即无虞矣 。 同它罗花(即曼陀罗花)、川乌、草乌合末, 即蒙汗药 。 ”可见羊踟蹰是传说中蒙汗药的主要成分之一 。
虽然羊踯躅具有剧毒, 但它在医药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用途 。 据《中药大辞典》记载,羊踯躅的根可驱风、除湿、消肿、用于治疗风寒、癣疮等病, 还曾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。 近年来, 在医药工业上可用作制造麻醉剂、镇痛剂 。 此外, 羊踯躅还是一种有效的杀虫植物, 提取其成分制成的药液防治蚜虫、桑蝉、蝗虫等许多害虫效果良好 。 因此在羊踯躅的产区, 老百姓曾经把它作为土农药广泛使用 。
【【落叶】传说中的蒙汗药:落叶杜鹃羊踟蹰】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