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法1946冲突伤亡 1946中法海战

在中法马尾海战中 , 福建水师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谢邀请 。1884.6月 , 法军在越南北部谅山附近挑衅清军 , 并加紧向中国东南沿海调动军队 。面对法军的咄咄紧逼 , 清政府先是请求英、美等国出面调停 , 后又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在上海谈判 。谈判时断时续 , 不时陷于僵局 。清政府完全寄希望于和谈 , 不顾法军猖狂挑衅的严重形势 , 严令沿海各省"静以待之" , "不可先行开衅" 。
1884.7.15日 , 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队闯入福建闽江口 , 提出要入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停泊 。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会办大臣张佩纶害怕拒绝生衅 , 影响和谈 , 竟同意了这一无理要求 , 并给予"最友好的接待" , 希望借此缓和局势 。但法舰驶进马尾军港以后 , 日夜监视港内福建水师 , 不许其移动 , 声言动则开炮 。广大官兵愤恨法舰侍强相逼 , 多次要求起锚整训 。李鸿章以"战期未至"为借口 , 严谕福建水师不准备战 , 甚至下令"不准先行开炮 , 违者虽胜亦斩" , 继续听任各舰在江心抛锚 。
1884.8.22日 , 法舰发动突然袭击 , 福建水师猝不及防 , 仓促应战 , 有的兵舰还未来得及起锚就被击沉 , 或起火焚烧 。经过大约半小时战斗 , 福建水师最后全军覆灭 , 官兵伤亡达700余人 。马尾造船厂也被炮击 , 一艘正要完工的快船被破坏 。
【中法1946冲突伤亡 1946中法海战】当时清政府的军政、外交大权实际掌握在李鸿章手里 。他虽然曾提出"自强"口号办洋务 , 但一遇到外国侵略 , 从来没有讲过主战言论 。为了保存淮系军阀集团的实力 , 一味求和 , 是"和而不战"的典型 。在马尾海战打响前 , 李大讲"不可轻言战事";在战争打响后 , 他不想如何取胜 , 却一心求和 , 完全执行了一条投降主义的路线 。李鸿章真的是"内战内行 , 外战外行" 。为此 , 当年左宗棠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 , "十个法国将军 , 也没有一个李鸿章坏事" 。由此看来 , 此话并非虚言 。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