需要包煎的中药有哪些,中药先煎后下包煎口诀


包煎的中药有哪些 先煎的有草乌、川乌、附子、龟板、鳖甲等
后下的有薄荷、大黄等
包煎的有旋复花、辛夷等
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。
有什么中药要布包煎 质地轻浮类宜包煎 某些细小、质软、质轻不沉于水的中药材, 如菟丝子、葶苈子、地肤子、蛇床子、小茴香、鹤虱等, 水煎时易浮在水面上而难以得到充分煎煮, 因而有效物的煎出量相对减少, 亦给过滤药汁带来困难 。 因此, 煎煮时必须用纱布包煎 。 有毛或杂质的宜包煎 枇杷叶背面密被褐色绒毛, 石韦叶柄上被星状毛、叶下被星状鳞毛, 蚕沙常夹有泥土、碎桑枝叶等, 此类药材若不包煎, 极易混入汤液, 既难于滗尽, 服后又易刺激咽喉、消化道而带来不良后果 。 为安全起见, 这些药物宜包煎 。 有黏稠液质的宜包煎 如白及、神曲、淡豆豉等, 其黏液质使煎液黏度增大, 煎液流动性降低, 药液稠化一来易粘锅, 二来滤药困难, 三是易使药渣吸附而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, 四是服药时口中黏滞不爽, 易使患者恶心 。 为免除上述弊端, 这类药宜包煎 。 导致药液混浊的宜包煎 一般矿石、贝壳类药材应打碎先煎, 以增加其溶解度, 如石膏、代赭石等 。 但这些药材入汤剂易使汤液混浊, 不利服用, 因此宜包煎 。 以上这几种都是需要包煎的中药, 只有保护好中药的药分, 在服用起来才会效果明显 。
中药材中需先煎, 后下, 另煎, 包煎的有哪些, 具体的? 一般的药可以同时在一起煎 。 为了充分发挥药效, 医生往往在 所开的处方某味药旁加注"先煎"、"后下"等字样 。 (1)先煎:介壳类、矿石类的药物, 因坚实难煎出有效成分, 应打碎先煎 。 方法是先煎沸10分钟~20分钟, 然后再入其它药同煎 。 需先煎的有磁石、代赭石、龙骨、牡蛎、龟板、鳖甲、珍珠母、生石膏、瓦楞子等 。 质轻量大的植物药如芦根、夏枯草、竹茹等, 也先煎取汁澄清, 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其它药 。 有毒的药也应先煎一小时以减低其毒性, 如半夏、生附子等 。 (2)后下:芳香的药, 用其挥发油取效的药, 应在其它药已煎煮10分钟~15分钟后, 再把需后下的药加进去同煎, 一起煎5分钟~15分钟即可 。 后下的有薄荷、香薷、木香、细辛、银花、紫苏、砂仁、豆寇等气轻力薄之药 。 (3)包煎:某些含有粘性、小粒种子和有细毛的药物用纱布包好和其它药物一起煎, 以防止煎好后药液混浊、粘罐底及减少对消化道、咽喉的不良刺激 。 需包煎的有滑石、青黛、红花、旋复花、车前、葶苈子、赤石脂等 。 (4)溶化(烊化):某些粘性大而易溶的胶质药因煎时易粘罐底煮焦, 或粘附它药影响疗效, 因此必须放在容器内隔水炖化或加少量水煮化后, 再加入其它药物之药汁同服 。 溶化的药有阿胶、龟胶、鹿胶、蜂蜜、饴糖等 。 (5)冲服:散剂、丹剂、小丸、自然汁及某些用量少的贵重药, 用温开水冲服 。 需冲服的药有牛黄、麝香、沉香末、肉桂末、田三七、紫雪丹、六神丸、生藕汁等 。 此外, 还有"另煎" 。 某些贵重药如人参, 应切成小片, 放入加盖盅内, 隔水炖2、3小时, 然后和其它药物煎取的药液同服 。 既减少同煎时被它药吸收, 又尽量保持其有效成分 。
煎药时哪些中药需要包起来 有黏稠液质的
如白及、神曲、淡豆豉等, 其黏液质使煎液黏度增大, 煎液流动性降低, 药液稠化一来易粘锅, 二来滤药困难, 三是易使药渣吸附而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, 四是服药时口中黏滞不爽, 易使患者恶心 。 为免除上述弊端, 这类药宜包煎 。
质地轻浮类
某些细小、质软、质轻不沉于水的中药材, 如菟丝子、葶苈子、地肤子、蛇床子、小茴香、鹤虱等, 水煎时易浮在水面上而难以得到充分煎煮, 因而有效物的煎出量相对减少, 亦给过滤药汁带来困难 。 因此, 煎煮时必须用纱布包煎 。

推荐阅读